|
為什么在1949年的成立典禮上,旗桿長22米?為了迎接開國大典,1948年8月9日至14日前后的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做出了整修天安門的決定。是這次整修工程的重點項目,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開國大典那天,要保證毛澤東主席一摁電鈕能夠使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冉冉升起,關鍵在于要把旗桿修建好。身為市建設局副局長的趙鵬飛,是整修天安門工程的總指揮。他對修建旗桿之事,一開始就很有意義,經(jīng)過認真研究,鐘漢,這位本市建設局的建筑師,擔起了修建旗桿底座和漢白玉欄板等建筑設計任務。負責天安門廣場整修工程設計和施工的負責人林治遠,挑起了他們倆人受領任務之后,既興奮又有點緊張。根據(jù)整體設計要求,國旗旗桿應該建在天安門城樓與正陽門之間的中上方,旗桿高度應與天安門城樓最高點等高。經(jīng)過測量,這個高度應為35米。北平城剛獲得解放,要找旗桿材料很不容易。但必須迎難而上,解決這個問題,保證開國大典那天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他靈機一動,想到了自來水管。他馬上趕到自來水公司,選了4根口徑不一的自來水鋼管,很快就沿著地套起來,精心將但是,4根焊接起來的自來水管子,總長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只有22.5米。是不是再焊上去幾根管子,湊足35米的長度?林治遠無計可施,只好把這個情況報告了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指揮部經(jīng)認真研究之后,又向上級請示,最后同意旗桿按22.5米高度修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