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國旗桿是毛主席在1949年建國儀式上用來升國旗的桿。它高22米。國旗桿于1991年5月1日重建,達到32.6米的高度。旗桿的更換基于兩個考慮。一個是旗桿已經存在了42年,它的確已經老化了。二是天安門廣場和長安大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了雄偉壯觀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翻新的旗桿座非常特殊,分為三層:內層被80厘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欄桿包圍,東面有2米寬的通道layer石花崗巖帶象征著“人民的國家,山巒世代相傳”。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一年四季常綠,象征著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旗幟的底部被由56個黃色銅墩組成的護欄所環繞,象征著56個族裔團結在一起,將旗幟牽在一起。旗桿有兩種,一種是錐形旗桿,另一種是分段旗桿。錐形旗桿根據一定的錐比逐漸變化。分段旗桿是通過漸變接口連接的直管。為了美觀,厚度有所不同。為使旗桿更堅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最早的天安門廣場旗桿是當時沒有錐形旗桿的技術,也沒有正式的旗桿制造商。所以它是由幾根直徑不同的鋼管連接的,至于原產地?沒有原產地,現在錐形旗桿越來越多,但價格會更高,但價格會更高,畢竟錐形旗桿的焊接較少。端口,而多節旗桿具有更多的焊接端口。